Gucci 下滑加剧,开云依然深陷困境。
7 月 30 日,开云集团公布了第二季度及半年业绩报告,上半年集团收入达到 75.87 亿欧元,报告期内同比下降 16%,按可比基础计算下降 15%;其中第二季度集团收入为 37 亿欧元,报告期内同比下降 18%,按可比基础计算下降 15%,低于 LSEG 分析师所预计的 39.6亿欧元。
开云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François-Henri Pinault 坦诚对这份 “成绩单” 感到失望,强调了不确定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对奢侈品销售的影响。值得警惕的是,无论二季度还是半年数据来看,集团在所有市场的销售额都呈现疲软状态,尤其是日本及亚太地区。
在核心品牌 Gucci 持续承压的背景下,开云正在加快门店网络的战略调整。截至 6 月底,集团门店总数较去年 12 月净减少 41 家,其中包括 7 家奥特莱斯。
两位副首席执行官 Jean-Marc Duplaix 和 Francesca Bellettini 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,已将 2025 年的关店预期从原先的 50 家上调至 80 家,调整将相对均衡分布于各大区域,其中 Gucci 预计将占据近半比例。
管理层强调,此次调整并非 “简单收缩”,而是聚焦于整体零售网络的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。据集团估算,2025 年上半年整体零售面积(sqm)基本保持稳定,显示其在品牌重塑周期中更注重效率与定位升级,而非一味压缩体量。
Gucci 二季度跌 25%,
产品换新并未扭转颓势
贡献集团业绩近一半的核心品牌 Gucci 并未扭转颓势,二季度营收暴跌 25% 至 14.6 亿欧元,创下近年来季度新低;上半年营收也大幅下滑 26%,可见品牌在市场端的吸引力仍在持续减弱。
按可比基础统计,Gucci 2025 年一季度营收已下跌 25%;更早回溯可见,品牌 2024 年一至四季度的营收跌幅分别为 18%、19%、25%、24%,这意味着品牌季度营收已连续四个季度同比下滑超过 20%,基本进入深度调整期。
二季度,Gucci 零售渠道同比下降 23%,批发渠道(占 Gucci 收入约 9%)则同比大幅下滑 50%。不过管理层指出,零售端相较一季度仍有 2 个百分点的环比改善,主要得益于北美和亚太市场的回暖。同时,Gucci 本季度在多个品类中实现了平均售价与客单价的同步提升,显示品牌在价格策略上仍保有一定主动权。
Gucci Marmont 制作
图片来源:Gucci
在产品层面,Gucci 正在加快产品焕新节奏,并缩短从设计到上架的时间周期。当前,品牌上新产品在整体商品结构中占比已达到约 55%,其中包袋品类更是高达 62%。
管理层特别提及了新一代 Marmont 和 Emblem 系列表现良好,刚上市的 Giglio 款式在欧美市场 “起势迅猛”,已跻身畅销款之列;面向亚洲市场的 mini GG 则被寄予厚望,预计将在年底迎来发力窗口。
Gucci Emblem
图片来源:Gucci
Gucci Giglio
图片来源:Gucci
Gucci mini GG
图片来源:Gucci
此外,备受期待的 Demna 首个完整系列也将在今年 9 月正式亮相。虽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时装秀,但管理层表示这将是一次 “提醒大家 Gucci 是什么” 的完整呈现。而真正面向大众的成衣系列将在 2026 年 3 月发布,主力产品则预计将在明年 1 月全面上架,今年 12 月也将启动全球门店同步预热与推广活动。
尽管品牌端正在通过产品与创意调整自救,但在销售层面依旧面临结构性压力。上半年 Gucci 全球门店关闭 16 家,其中包括 6 家奥特莱斯店,显示品牌正在推进零售网络的优化与精简策略。
Bottega Veneta
销售和定价均稳中有升
除了 Gucci 之外,其余品牌的情况也乏善可陈。Bottega Veneta 是唯一录得增长的品牌,其上半年营收按可比基础统计增长 2% 达到8.46 亿欧元,二季度则增长 1%,零售表现基本持平。
图片来源: Bottega Veneta
管理层指出,品牌的整体表现受到客流疲软的影响,尤其是游客消费回落的拖累。尽管如此,Bottega Veneta 在美国市场依然 “非常强劲”,同比上升 18%,主要得益于本地消费者的稳定支撑;相比之下,欧洲、中东及日本市场的增长势头明显放缓,主要由于旅游零售恢复不及预期。
在价格策略方面,品牌继续推进 “价值导向” 策略,平均售价稳步提升,为盈利能力提供支撑。EBITDA 同比增长 12%,体现出良好的运营韧性。
管理层表示,下半年将有一系列新品集中发布,同时在手袋之外的成衣等品类上也出现积极信号,预计随着新任创意总监 Louise Trotter 于 9 月正式接任,品牌将在设计语言与市场表现上进一步迎来升级。
不过,品牌也预计第三季度将进入短期调整期,主要由于 Matthieu Blazy 交棒 Louise Trotter 的过渡影响,产品更新节奏可能有所放缓。
圣罗兰成衣业务持续增长
开云旗下眼镜、珠宝、美妆品牌均有惊喜
圣罗兰在新品驱动下展现出一定韧性。2025 年第二季度该品牌可比销售下滑 10%,较第一季度的 -9% 略有扩大,其中零售销售同比下降 12%,较 Q1 的 -8% 明显承压。尽管整体销售放缓,管理层指出,得益于新品系列在市场上的积极反馈,正价销售的抗压能力有所提升。
在品类表现方面,成衣业务持续增长,鞋履实现反转,皮具则在高端产品和新款推动下实现稳定表现。批发渠道方面同比下降 5%,主要受益于品牌恢复正常上新节奏,使得 2025 秋冬系列的发货时间相较往年提前,从而对本季度收入造成一定 “前置” 影响。
图片来源:estrenatubolso
图片来源:saint laurent
图片来源:nugn
开云集团的其他品牌部门二季度与上半年降幅更高,各为 14% 与16%。开云集团在财报中提及了具体的品牌情况:巴黎世家在北美的销售额保持稳定,在亚太地区略有增长,但在西欧和日本增速放缓。麦昆则专注于加速精简门店网络,男装品牌 Brioni 在主要市场有所增长。
相对来说,珠宝品类的表现较为稳健,宝诗龙继续在美国拓展业务,宝曼兰朵与 Gucci 合作推出的高级珠宝系列受到市场关注,麒麟的营收增长显著。
值得关注的是,开云眼镜及企业部门(Kering Eyewear and Corporate) 成为集团领涨的 “黑马”。2025 年上半年,该部门总营收按可比基础增长 3% 至 9.21 亿欧元。其中,开云美妆上半年营收为 1.50 亿欧元,按报告数据和可比基础均增长 9%,该品类二季度在 Creed 女士香水强劲表现的带动下,营收增长高达 12%。
显然,开云两年前 “豪掷” 35 亿元拿下这一小众高端香氛品牌,并持续将集团旗下品牌的美妆业务回收并整合的策略开始奏效,在时装品牌集体 “深陷泥潭” 的现状下,打造出美妆这一新增长点。
转型中的沉默期:
开云在等 Luca de Meo给出答案
在本次财报电话会的问答环节,开云的两位副首席执行官罕见地透露了集团在品牌组合、Gucci 调整节奏以及人员结构优化方面的最新动态。尽管核心品牌 Gucci 仍处于战略重启的前奏阶段,麦昆也被坦承 “面临挑战”,但管理层坚决表示,目前没有出售任何品牌的计划。
与此同时,Gucci 的转型信号逐渐显现——由 Demna 设计的全新系列预计将于今年 9 月发布,作为品牌重塑的重要开端。而新任 CEO Luca de Meo 已开始与关键利益相关方进行接触,集团预计将在 2026 年正式公布其完整的发展路线图。当前,集团正处于 “沉默期”,静待这位被寄予厚望的领导者带来清晰的转型方案。
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业绩压力,开云集团也已采取多项 “救火” 举措。通过出售房地产,集团成功将债务规模从去年的 105 亿欧元降至 95 亿欧元;同时发行 7.5 亿欧元债券,投资意大利两家眼镜制造商 Visard 和 Mistral,以及收购镜片制造商 Lenti,巩固其在高端眼镜领域的市场地位。
然而,在成本控制方面,管理层坦言部分表现不佳的品牌已实施招聘冻结,配合门店关闭,通过 “自然减员” 策略控制开支。从开云的最新态度看,集团品牌组合虽暂未做大幅调整,但未来几个月人事架构与组织规模依然存在不确定性。
为了尽快让集团走出困境,董事长 François-Henri Pinault 将 “权力王座” 交予前雷诺集团 CEO、汽车行业资深高管 Luca de Meo,他将于今年 9 月正式上任,肩负引领集团重塑未来的重任。如今,开云正进入一段静待领导者出手的关键 “沉默期”,市场与投资者均期待着 de Meo 的战略蓝图早日揭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