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对lululemon来说,注定是艰难的一年。
创始人Chip Wilson近日发出一纸题为《lululemon:in a Nosedive(急速俯冲)》的公开信,直言不讳地指出,lululemon面临设计停滞、生意至上、文化迷失等困境。
	
 
资本市场的数据更为残酷。
最新财报显示,lululemon股价年初至今暴跌超过55%,创下6年来新低。而在某些月份,单日跌幅甚至达到惊人的18%。
	
 
lululemon自己也在财报里,写下了品牌成长的烦恼。
lululemon预计,2025财年全年每股摊薄收益将在12.77美元至12.97美元之间,显示出增长动能明显减弱。lululemon不得不大幅下调2025财年的全年盈利和销售预测。预计高关税及取消“最低免税额”将对2025财年毛利润产生约2.4亿美元的影响。
曾经依靠高增长、高溢价故事赢得市场青睐的lululemon,如今不得不面对增长神话破灭的现实。
	
 
曾几何时,lululemon是瑜伽爱好者和时尚人士衣橱里的标配。一条近千元的瑜伽裤,曾是社交媒体上的炫丽背景,也是中产生活方式的象征。这条曾经人手一条的瑜伽裤,似乎正在失去它的光彩。
在lululemon陷入挣扎之时,一众新兴品牌正虎视眈眈,希望复制其成功。其中,Alo Yoga被视为最有力的竞争者。
于2007年在洛杉矶比弗利山庄创立的alo,年收入已突破70亿元,近两年也在亚洲市场隐隐发力。与lululemon不同,alo的品牌定位更像是要做运动界的Miu Miu。比起运动基因,alo明显更注重时尚感。短上衣、喇叭裤、阔腿裤的设计,不仅在款式剪裁方面更加新颖,更突出身材曲线,也打破场景限制。
	
 
营销策略上,alo不走寻常路:并不吆喝功能,而是卖一种白女松弛感、精致感。
2021年,alo官宣Kendall Jenner为品牌大使,2024年又签约韩国女团BLACKPINK成员Jisoo为代言人。品牌利用明星效应让alo营造的健康、活力、时髦的精致形象更加深入人心。
	
 
中国市场也涌现出像Maia Active、粒子狂热等本土品牌,它们更了解本地消费者需求,正从各个角落瓜分着lululemon的市场份额。
事实上,即便没有这些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,lululemon自身的“内忧”同样是一大劫数。
	
 
一位该品牌消费者说到,现在很多快消品牌都在走“lulu风”。“很多衣服在优衣库、ZARA、迪卡侬也能买到,价格更便宜、更好看。lulu的销售感觉在卖情怀了,还是老款Scuba和Define这些。”
曾经的lululemon,依靠超级大单品瑜伽裤迅速蹿红,以社区门店为纽带培养品牌粉丝的忠诚度。lululemon门店“白天卖衣服、晚上办瑜伽课”,借着一场场社区瑜伽、瑜伽沙龙等落地活动,逐渐攀上了“女性精神领袖”的高峰。
但现在,这一切都在发生变化。当门店快速扩张,这样的模式很难在每一家门店平衡。而销售+社群的双重功能也让人力管理变得困难。
更为致命的是,lululemon在产品创新上的停滞。正如一些lululemon消费者所言,现在谈到lulu,还是老生常谈的define,align,scuba这些。但快消的一众模仿者迅速推出的平替,让曾经的黄金招牌们不再受宠。
	
 
lululemon在男装、鞋类等新品类的扩张也并不顺利,基本盘依旧很小。而且试图取悦所有人,很容易陷入失去核心用户的困境。
留给lululemon喘息空间的是中国市场。即使在资本市场遇冷,lululemon在中国市场仍然保持增长,第二季度中国大陆业务净营收同比增长25%。目前,中国大陆市场已成为lululemon全球第二大市场。
lululemon正死死抓住这根救命稻草,加速在中国的布局,计划到2026年,将中国的门店数增至220家。
	
 
有意思的是,lululemon在中国市场的疯狂开店策略,引发了一些核心消费者的质疑。
“我终于买得起lululemon了,网友却开始说它廉价。”
市场扩张和品牌调性稀释,形成了一个企业运营逻辑里的跷跷板。这些因素都让lululemon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充满变数。站在七百多家门店的规模上,lululemon的管理层不得不思考一个更深刻的问题:当增长的代价是失去灵魂,扩张的意义又是什么?
或许,lululemon更需要重新找回的,还得是那个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排队的核心产品力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