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中图片均来自lululemon官微
从运动赛道的最大黑马,到多方看衰,lululemon怎么了?
当地时间9月4日,加拿大运动服饰品牌lululemon公布截至2025年8月3日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,期内净营收同比增长7%至25亿美元,毛利润增长5%至15亿美元。
尽管营收和利润仍保持增长,但25亿美元的营收未达到市场预期的25.4亿美元,更重要的是,可比门店销售额仅增长1%,远低于市场此前预期的3.7%,且毛利率下降1.1个百分点至58.5%。
关键指标不及市场预期,加之全年业绩预期再次下调,lululemon的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大跌超过15%。今年以来,lululemon股价已累计下跌约50%,投行普遍下调目标价。
面对北美市场的增长瓶颈,lululemon中国市场的作用更显重要。此次财报发布时,管理层再次提及,在国际市场的拓展中,中国将成为新店布局的主要重点。
1
二次下调全年预期
继今年6月下调全年业绩预期后,lululemon在此次财报发布时再度下调全年指引。公司预计2025财年全年净营收将在108.5亿至110亿美元之间,低于此前预计的111.5亿至113亿美元,也低于市场一致预期的112亿美元。
公司指出,本次下调主要受三方面影响:一是美国市场表现不佳;二是部分产品策略执行不到位;三是关税成本增加。
预计高关税以及“最低免税额”取消,将对2025财年毛利润造成约2.4亿美元冲击,并在2026财年进一步拉低约3.2亿美元的营业利润。
在市场表现上,北美的核心业务承压明显。第二财季,lululemon在美洲市场可比门店销售额下滑4%。管理层表示,北美消费者需求疲软,既受制于运动休闲行业整体增速放缓,也与竞争对手加快抢占市场份额有关。
公司首席执行官Calvin McDonald在新闻稿中表示:“我们在国际市场仍保持积极势头,但对美国业务和部分产品执行情况感到失望。我们已仔细评估了业绩不佳的原因,并将采取必要措施优化产品组合,加速业务增长。”
对此,lululemon计划在美国采取战略性提价措施,以部分抵消关税成本,并通过加大降价促销力度,加快库存清理。
相比之下,国际市场仍是亮点。第二财季,lululemon在中国市场可比门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7%,其他国际地区增长12%。
多年保持增长的中国市场,已经成为拉动lululemon业绩的主力。
2
继续在中国开新店
聚焦中国市场,lululemon的发展势头还算稳健。Calvin McDonald表示,作为lululemon全球第二大市场,第二季度中国内地业务净营收同比增长25%,季度内在中国内地新开设了5家门店。
品牌数读据官网数据统计,lululemon目前在中国大陆的门店数量已经达到190家,这一数据在去年底是151家,由此计算今年已经净增了约39家门店。
lululemon曾宣布计划到2026年将中国门店总数扩展至220家,2025财年计划新增40-50家新门店,覆盖更多城市与消费圈层,目前来看这一目标已经不远了。
从门店分布上来看,lululemon门店已经开进了中国大陆的47个城市,一至三线城市均有覆盖。一线城市布局相对密集,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成都的门店最多,数量均超过两位数。
而在二、三线城市,lululemon在快速地攻城略地。2024年,Lululemon陆续在宁波、南通、福州、泉州、南昌、石家庄等城市开出首店。数据显示,2024年上半年新开的15家门店中,有11家位于二、三线城市,扩张倾向十分明显。
今年以来,lululemon还在广东惠州开设当地首店,昆明、徐州、呼和浩特等地的新店也相继落地。根据公司计划,2025年将在三线城市新增约30家门店,重点瞄准长三角、珠三角的经济强县。
一线以外城市的消费者对中高端女性瑜伽产品的认知还在逐步积累,因此被看作是还有挖掘潜力的市场。
定位中高端生活方式的lululemon,在下沉时也要保持门店选址的调性,品牌偏好大店模式,以体验和服务为核心,门店大多位于购物中心一层的核心位置,靠近奢侈品、珠宝、美妆等女性消费集中的区域。
赢商大数据显示,在全国27城5万方以上购物中心里,lululemon有超过五成的门店选址中高档购物中心,28.2%的门店落于高档购物中心,中档购物中心门店仅占16.5%,且超过70%的门店设在一层位置。
类似的大店模式是近年运动品牌渠道策略的趋势:根据不同商业体系,开设旗舰店、概念店、专卖店等店型,门店更注重增加多元的展示区域和体验互动区域,强调店铺形象及消费者体验的打造。
在一线城市,lululemon也在投入大店和焕新。今年6月底,品牌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开出一座面积超过1300平方米、跨越三层的门店,成为华北地区最大旗舰店。
类似的“扩店升级”此前也出现在上海静安嘉里中心,可以看出品牌在核心商圈强化布局的思路。
此次财报发布时,管理层再次提及,在国际市场的拓展中,中国将成为新店布局的主要重点。
3
增长瓶颈明显
lululemon过去在中国市场的快速扩张和销售高增长,一方面得益于中产消费群体的崛起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,另一方面也源自品牌稀缺性的优势。
然而,这种优势不会长期存在,越来越多国际和本土运动品牌加速布局高端运动休闲领域,竞争加剧,lululemon的增长瓶颈也日益明显。瑜伽服作为单一品类,已经无法支撑其持续的高增长。
为了打破瓶颈,lululemon也在着手开拓新品类和新赛道。在中国市场,品牌不断推出男装系列、签约本土体育明星,甚至尝试开设男装独立门店,以拓展女性瑜伽之外的消费场景。
在运动专业化趋势下,品牌也加大了投入,如近期发布的全新秋季跑步装备,包括升级版FAST AND FREE跑步系列及全新Split Shift跑鞋,试图切入一个更广阔的场景。
但从市场反馈来看,这些尝试仍处于初步阶段,在消费者心智中,lululemon依旧与“瑜伽场景”高度绑定,专业化形象尚未真正建立。
时尚产业分析师唐小唐指出,lululemon最核心的问题是品牌没有专业支撑,“这亦是耐克集团陷入有史以来最长的衰退和股价下跌的重要原因——忽视了专业,而追逐潮流总会错失。”
另有分析师认为,Lululemon在运动休闲领域的创新优势已不如从前,既面临来自Alo Yoga等新锐品牌的高端竞争,也承受价格更低的平替产品的持续冲击。
尤其值得关注的是,近年来Alo Yoga动作频频、热度高涨,正加速向全球市场扩张。
品牌已经进入韩国、菲律宾、泰国、马来西亚、印尼和新加坡等市场,并释放出开设中国首店的信号。一旦进入中国,这将直接对lululemon构成强劲挑战。
在产品策略上,lululemon自身也认识到问题。Calvin McDonald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坦言:“我们让产品生命周期运行得太长了,我们的休闲产品已经变得乏味,无法与顾客产生共鸣。”
整体来看,lululemon在中国市场的当务之急是继续通过门店扩张和渠道下沉来抢占份额,维持规模增长;在美国市场则急需通过产品创新与专业定位来重建竞争力,修复消费者认知。
要想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长期优势,lululemon不仅要证明在高端定位上的稳固性,更要在专业运动场景中建立起护城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