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美国服装品牌Calvin Klein在深圳罗湖万象城开出中国首家Calvin Klein Sportswear门店。这是Calvin Klein首次在中国推出独立运动系列门店,专注于Performance系列运动服饰,涵盖了运动外套、训练服和跑步装备等多款运动服饰。

有分析称,随着专业运动、户外品类成为消费市场的新亮点,Calvin Klein此时开设运动服专门店,是希望通过销售价格更低的运动产品来占领市场。

值得注意的是,Calvin Klein正在进行品牌重塑,于今年5月宣布任命意大利设计师Veronica Leoni为Calvin Klein Collection系列创意总监,她曾在Jil Sander和Celine工作,将在2025年秋季发布上任后的首个服装系列。

在中国消费者的体验中,在Calvin Klein购买运动产品算不上新事,当时的产品线叫做Calvin Klein Performance。在2020年前,Performance系列在中国快速扩张,常与销售牛仔裤以及内衣的Calvin Klein Jeans和Calvin Klein Underwear在一家商场里同时出现。

不过,Calvin Klein近年按下Performance系列在中国扩张的暂停键。通过官方小程序可以发现,目前中国市场已经不再有Performance系列门店,而通过网友在大众点评中发布的旧照可以看出部分店铺被改为Calvin Klein或其它支线门店。

具体原因没有披露。不过此次在罗湖万象城开业的Sportswear系列首店,门头写的是Calvin Klein。作为对比,Jeans和Underwear系列门店会写上完整的系列名。这与不同系列知名度的高低以及吸引客流的能力有关。

从“时尚运动”到“奢侈回归”

Calvin Klein 近年来在市场上经历了一段起伏,从曾经的奢侈品牌到主打内衣和牛仔裤的快时尚路线,再到如今重拾奢侈化策略,品牌的未来走向引发了广泛关注。Calvin Klein曾尝试通过Performance系列进军运动服饰市场,但其“时尚运动”定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难以形成优势。面对Lululemon等更强势的运动品牌的崛起,Calvin Klein在运动服饰市场的声音逐渐减弱。

当Raf Simons于2018年宣布离任创意总监后,Calvin Klein更是直接宣布取消高级成衣系列。这在当时是被大量评论“声讨”的决策,因为Calvin Klein聘用Raf Simons便是为了重拾奢侈根源,而它无法接受塑造奢侈形象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投入——这显然不如卖内衣和牛仔产品赚钱快。

随后Calvin Klein母公司PVH集团宣布了一个名为InCKubator的营销计划,旨在召集外部创意人才,进行时装、零售空间等多种形式的合作,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每年推出四到六个合作项目。但从财报来看,这并没有带来显著的业绩增长。

从2019年到2023年,PVH集团的销售收入分别为94亿美元、67.99亿美元、91.55亿美元、90.24亿美元和92.18亿美元。在集团内部,规模最大的品牌是Tommy Hilfiger而非Calvin Klein,双方在2023年的收入差距接近10亿美元。

品牌困境与反思

虽然Calvin Klein 曾经以奢侈品牌的身份起家,但由于近年来过度依赖内衣和牛仔裤等低价产品,导致品牌形象逐渐淡化,奢侈根源被淡忘。

相比之下,Ralph Lauren 通过全品类产品线,成功维持了高端形象,并通过不同系列满足不同消费需求。而 Calvin Klein 在品类选择上存在局限性,难以将低价产品与奢侈主线形象形成互补。

尽管 Calvin Klein 决心重塑奢侈形象,但其能否成功回归巅峰仍存在疑问。消费者是否还认可品牌的奢侈定位,以及品牌能否克服历史遗留问题,都是需要面对的挑战。

Calvin Klein 的转型之路充满了机遇与挑战。品牌能否重拾奢侈光环,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。但无论结果如何,其重拾奢侈化策略都值得关注,也为其他品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