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市场,被Lululemon视为“全村的希望”。翻看过去财报,Lululemon在华业绩十分强劲,特别是营收增速表现,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市场。但最近几年,Lululemon在华发展略显疲态。2025年财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,中国地区营收同比增长19%,较前两年35%以上增速明显放缓。

为了加磅中国市场,Lululemon早已进军二三线城市,试图拉拢“县城贵妇”提升业绩。不巧,Lululemon的如意算盘,要被国产瑜伽服装品牌“敲碎”了。

策略后劲不足

随着县域经济的崛起,Lululemon盯上了“县城贵妇”,开始向下沉渠道进发。据不完全统计,Lululemon在华门店已在180家左右,其中非一线城市门店占比超过30%,其中不乏兰州、三亚、海口、南通、金华等城市。

与此同时,Lululemon开始发力电商渠道。去年1月份,抖音官方旗舰店正式运营,瞄准的就是当地还没有门店的更低线市场。事实证明,Lululemon押对宝了。

图片

据第三方数据显示,Lululemon抖音旗舰店开店1个月内,预估销售额1000万元至2500万元,跻身户外大品类前50名。2024年整年,录得GMV约为6亿元。而在抖音消费群体中,近6成来自二线及以下城市,有效触达“县城贵妇”这一增量客群。

Lululemon财报数据,自然十分亮眼——2024财年最后两个季度,中国大陆市场营收同比增长平均42.5%,而整个财年营收同比41%。强劲的业绩表现,让Lululemon愿意投入更多资源挖掘下沉市场。但正如开篇所讲,Lululemon在华增速已经放缓。显然,押注下沉市场策略后劲不足。

“县城贵妇”不爱Lululemon了吗?大概,她们有了更好的选择。

对手发力布局

Lululemon入华之后,激活了沉睡已久的中国瑜伽服饰市场。没有谁不想吃蛋糕,于是MAIA ACTIVE、粒子狂热、暴走的萝莉、VFU等品牌相继创立。那段时间,只要是瑜伽服装链条上的公司,都是投资界的香饽饽。

起初,这些后起之秀主攻线上渠道,网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。但要规模化扩张,就无法只做线上生意。进攻线下实体门店,最头疼的是要面临与Lululemon正面交锋。除了卖身安踏的MAIA ACTIVE愿意硬抗之外,其余品牌几乎都选择避开锋芒进攻下沉市场。

图片

在一线城市的非核心区域以及二三线城市,都有人流量可观的中高端商场。这些商场由于调性不高,基本上难以引进Lululemon和MAIA ACTIVE。JU ACTIVE等品牌抓住这个差异点,在下沉市场抢占中高端商场优质店铺。而且,鉴于瑜伽尚偏小众,商场往往只留一个瑜伽品牌店面。

也就是说,如果品牌能拿到下沉市场某商场店铺,基本上就是通吃这一片的瑜伽市场。刚刚提到的JU ACTIVE,就是吃到了这一红利。竞争对手在下沉市场积极布局,必定让Lululemon丢失了许多客户群体。毕竟,瑜伽服装的面料版型特别贴身,消费者往往上身感受之后,掏钱买单意愿才更加强烈。

但,更重要的是,消费理念转变,削弱了Lululemon的竞争力。

性价比更具竞争力

Lululemon入市激活了瑜伽服装市场,也让瑜伽运动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。不过,真正投入瑜伽运动的,主要还是一线都市女性,“县城贵妇”鲜有参与。瑜伽虽然没有完全得到普及,离大众运动还有一段距离,好在经过前些年的市场教育,瑜伽裤不再被定义为运动装备。

瑜伽裤专业运动属性逐渐被穿搭属性所替代,成为许多女性的日常穿搭单品。这种变化,在下沉市场更为明显。不仅是瑜伽裤,防晒衣、冲锋衣和鲨鱼裤等,都成为“县城贵妇”日常穿搭主流单品。她们不再一心追捧专业运动国际大牌,而是低成本变美。

图片

对于“县城贵妇”而言,瑜伽裤已经是日常穿搭单品,相比于透气性、舒适度和品牌调性等属性,她们更在意瑜伽裤能不能凸显自己的魅力。而且,既然是一款普通的穿搭单品,她们消费预算自然也不会太高。更何况,县城领域也没多少人懂得品牌优劣。

以JU ACTIVE为代表的瑜伽服装品牌,主打的瑜伽裤等产品,价格基本都在200元左右。以MissWiss为代表的鲨鱼裤品牌,主打产品甚至可以做到百元以内。反观Lululemon,即便拉满折扣,主流瑜伽裤都在600元左右。遵循“低成本变美”理念,你说谁在下沉市场更吃香?

Lululemon的下沉之路,正遭遇国产品牌的“性价比围剿”。显然,Lululemon需要在高端调性与下沉策略间找到新平衡,或许才能重拾增长的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