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瑜伽服市场暗流涌动。

近日,品牌运营公司宝尊完成了对英国高端女性运动品牌Sweaty Betty中国区业务的收购,这是继GAP、Hunter之后,宝尊布局的又一国际品牌。

Sweaty Betty被称为“英国版lululemon”,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后发展折戟,宝尊的收购将重启Sweaty Betty在中国市场的发展。

同期,继亚洲首家旗舰店在韩国首尔开业后,美国新锐瑜伽服品牌Alo Yoga的新加坡首店已经在新加坡高端购物中心滨海湾金沙购物商城围挡,将于今年秋季开业。

今年以来,Alo Yoga对亚洲市场的开拓十分迅速,进入中国市场的信号更加明确。Sweaty Betty重启,Alo即将进入,国内瑜伽服市场的新战事或要打响。

头部品牌、新晋品牌、本土品牌都在发力,瑜伽服这一细分赛道不再只是健身女性的“小众时尚”,而是众多运动品牌环伺的增量空间。

1

新品牌虎视眈眈

宝尊买下Sweaty Betty,无疑是想再次推动Sweaty Betty在中国市场的“二次发展”。

Sweaty Betty也是一个历史长久的瑜伽服品牌,其成立于1998年,与加拿大瑜伽服品牌lululemon同期诞生,主打高端女性运动服饰,明星产品也是瑜伽紧身裤,但设计更偏鲜明的印花和大胆的配色。

对中国市场的开拓,Sweaty Betty晚lululemon一步,其2019年才在香港国金中心开设亚洲首店。

2021年在上海静安嘉里中心开设限时快闪店,并在同年开通了社交媒体官方账号、天猫海外旗舰店,显示出布局内地市场的动作。

图片

2021年正是以lululemon为代表的瑜伽服饰在国内市场爆火的时期,但Sweaty Betty的发展并不顺畅。

仅一年后的2022年下半年,Sweaty Betty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就进入了停更状态,期间并未在内地市场开出正式门店,转向依赖电商渠道维持运营。

而据媒体报道,去年10月开始,Sweaty Betty还在各个渠道大量清理库存,品牌在香港高峰期的五家门店,关至仅剩一家。

如今宝尊收购后,Sweaty Betty的中国业务或许将再次启动,据报道,宝尊已经在搭建Sweaty Betty的品牌运营团队,正在着手招聘运动社群运营和商品运营相关岗位。

几乎同时,美国新锐瑜伽服品牌Alo Yoga也在悄然推进入华计划。

以加州生活方式为灵感的Alo,近年来在社交媒体上大热,品牌影响力在年轻消费者中迅速上升,品牌正在快速向全球扩展,亚洲被视为其重点开拓的市场。

图片

7月初,Alo亚洲首家旗舰店于韩国首尔正式开业,菲律宾、泰国、马来西亚、印尼市场均已有门店开设。据市场消息,Alo下一个重量级的亚洲门店或是在上海开出的中国首店。

不同于Sweaty Betty的快速进入,对中国市场的开拓,Alo显得十分谨慎,在周边诸多市场布局后,才落地中国。

而尽管战略路线不同,上述两大品牌却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准了中国市场背后的巨大潜力,毕竟中国中产运动消费的空间,lululemon已经验证过了。

两个品牌都被看作lululemon的有利竞争对手,因此市场动作备受关注,新玩家入场,瑜伽服赛道的竞争或许即将迎来更复杂的格局。

2

头部品牌开始下沉

在品牌重塑与运营支持下,Sweaty Betty的中国市场业务能否重新激活还是疑问,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如今的市场已经和2021年大不相同。

过去几年,国际、国内瑜伽服品牌积极进入市场,门店在全国一、二线城市的中高端购物中心涌现。

据品牌数读梳理,近两个月内,lululemon、MAIA ACTIVE、Vuori、JU ACTIVE等品牌有诸多新店落地,其中,本土新兴运动品牌JU ACTIVE在两个月内新开了12家门店,开店动作积极。

图片

整体门店规模来看,lululemon依旧占据头部,成为最强有力的“守擂者”。

品牌数读据官网数据统计,lululemon目前在中国大陆的门店数量已经达到185家,这一数据在去年底是151家,由此计算lululemon在今年已经净增了约34家门店。

lululemon曾宣布计划到2026年将中国门店总数扩展至220家,2025财年计划新增40-50家新门店,覆盖更多城市与消费圈层,目前来看这一目标已经不远了。

图片

从门店分布上来看,lululemon门店已经开进了中国大陆29个省的47个城市,一至三线城市均有覆盖。

一线城市的布局已经相对饱和,从省级分布来看,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所在的省市——上海、北京、广东,位列门店前三,以超过20家门店的数量远高于其他省市。

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位置竞争越来越激烈,以上海静安嘉里中心为例,已经集齐了lululemon、Vuori、MAIA ACTIVE等热门瑜伽服品牌,还有各大全品类的运动品牌门店也进驻其中。

面对市场趋于饱和的一线城市,lululemon已经下沉至二、三线城市,2024年新增的门店中,有多数开设在新兴城市,如宁波、南通、福州、泉州、南昌、石家庄等城市陆续开出当地首店。

近两个月,lululemon先后在昆明、徐州、呼和浩特开出新门店,继续瞄准二、三线城市。据其计划,2025年计划新增30家位于三线城市的门店,重点布局长三角、珠三角经济强县,如昆山、义乌。

定位高端的品牌在下沉时普遍要接受价格和市场匹配的挑战,品牌在二、三线城市也需要维持高端调性,门店选址更加关键。

lululemon在最新一季报中也提出,需要在巩固现有门店的基础上,优化店铺布局,尤其是在优质商圈店铺位置的竞争。

一位服装品牌从业者认为,lululemon在高端瑜伽服市场的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明显,想要撼动其地位,短期内比较为困难。

“lululemon之所以稳固头部,靠的是长期积累的品牌情感价值、社群运营和场景化体验,这些不是靠广告投放就能快速复制的。”

新品牌更有可能成为lululemon的补充性存在,而非直接替代者,它们会抢占部分新兴消费者、特定场景或更细分人群的注意力,但需要时间、资源和本地化运营的深度整合。

3

瑜伽服赛道各找差异化

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,lululemon中国区营收同比增长超20%,为全球收入增长提供主要动力,但增速明显下降。2024财年,lululemon在中国大陆的季度营收增速分别为45%、34%、39%、46%。

这也是整个市场面临的问题,在日益拥挤的赛道,瑜伽服品牌需要在女性人群和瑜伽场景之外,找到新的增长。

一个热门方向就是多品类拓展。近年,lululemon一直在男装业务寻求突破,在中国市场积极推出男装产品、签约本土体育明星、开设男装独立门店,多方面发力男性消费场景。

被看作“男版lululemon”的美国运动品牌Vuori也在挖掘国内男性运动市场的潜力,今年6月,Vuori在上海环贸iapm开出中国第三家门店,也是品牌目前在亚洲最大的门店。

Vuori进入中国市场后的门店布局策略和许多国际品牌类似,其2023年在上海静安嘉里中心先开设快闪店试水,之后才在同一商场中开设了中国首店。

Vuori对外透露,继上海三家门店后,品牌计划今年下半年进驻北京,未来3至5年内将重点深耕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。

图片

JU ACTIVE也在切入当下热门的各类户外运动场景,涵盖网球、匹克球、瑜伽及跑步等领域,正在快速拓展线下渠道,全国门店规模已突破60家。

另一个找增量的方向是更加细分。本土品牌MAIA ACTIVE就是选择聚焦细分赛道深耕。在被安踏集团收购后,MAIA ACTIVE加快了品牌重塑和线下布局,推出一系列以女性瑜伽为核心的门店概念。

如强调专业产品陈列的瑜伽裤概念店“Leggings LAB”、以体验为中心的“Yoga Studio”、 陈列瑜伽文化主题商品的“Yoga Gallery”、注重社交分享的“Her Closet”等。

在产品层面,MAIA ACTIVE推出“Yoga 360”战略,围绕瑜伽场景打造包括运动T恤、Bra、羽绒外套等延展品类,以亚洲女性体型为核心开发设计,想要打造独特的市场定位。

数据显示,MAIA ACTIVE的品牌门店已拓展至约45家,门店布局也偏向聚焦,主攻一线与核心二线城市。

图片

整体来看,国际品牌凭借资本与品牌效应强势入局,本土品牌则在用户洞察、线下体验与场景化运营上构建价值,品牌们正在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的故事。

上述业内人士认为,下沉市场的瑜伽服消费还有培养的空间,因此市场还有机会。未来的胜出者,一定不是“跑得最快”的,而是最懂中国消费者、能持续创造品牌价值的品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