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整体业绩:增长承压,分化加剧
营收净利双降成主流
2025 年上半年,对于中国服饰行业而言,无疑是充满挑战的半年。从蓝鲨消费统计的 48 家服饰上市公司数据来看,行业增长明显乏力,市场需求端收缩,曾经的高增长时代已然远去。在这 48 家企业中,多达 31 家营收同比下滑,占比超六成;净利同比下滑的企业同样有 31 家 ,“增收又增利” 成为少数企业的幸运。
这样的业绩表现,反映出服饰行业增长动力的显著减弱。曾经凭借人口红利、消费升级等因素实现快速增长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。如今,市场饱和度提升,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和谨慎,对服饰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数量增加,而是更注重品质、个性化和性价比。这使得众多服饰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,难以维持以往的增长速度。
马太效应显著
从营收规模来看,服饰行业的马太效应愈发显著,企业规模成为决定经营效益的关键因素,市场分化态势日益加剧。
百亿以上规模的企业仅有 3 家,分别是安踏、李宁与海澜之家。其中,安踏以 385.4 亿元的营收遥遥领先,继续稳居行业榜首,同比增长 14.3%,连续四年稳坐中国市场行业首位;李宁营收 148.2 亿元,海澜之家营收 115.66 亿元,二者业绩整体表现平稳,继续保持稳健发展。安踏不仅收入增长速度快,而且今年上半年的收入超过李宁和特步两个品牌的收入之和(约为 217 亿元),还有媒体分析称,安踏半年的营收近乎阿迪耐克大中华区之和 。
营收规模在 20 亿 - 100 亿之间的企业有 9 家。其中,雅戈尔、赢家时尚、太平鸟、朗姿、报喜鸟 5 家企业营收下滑,尤其是雅戈尔下滑幅度最为严重,达到 - 10.4%。特步国际、九兴控股、比音勒芬、森马 4 家企业营收虽有增长,但幅度不大。这一区间的企业,既面临着头部企业的挤压,又要应对中小企业的追赶,市场竞争压力较大,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业绩下滑的困境。
而营收规模不足 20 亿的企业数量最多,有 36 家,占比达 75%。其中 26 家企业营收下滑,美邦服饰降幅达 45.23%,成为这一区间降幅最大的企业。在创始人周成建回归后,2025 年上半年业绩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,依然交出了一份营收净利双双下滑的成绩单,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小型服饰企业转型突围的不易。仅有 10 家企业实现增长,哈森股份增幅 67.03% 居首,在众多中小企业中脱颖而出,但这样的增长案例在这一区间属于少数。
细分赛道表现:运动户外领跑,传统品类承压
运动户外赛道:头部集中,二八效应明显
在服饰行业整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,运动户外赛道却成为服装细分行业的一大亮点,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,成为行业的重要增长点。安踏、李宁、特步等头部运动品牌在营收前五的企业中占据三席,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。
安踏作为行业龙头,2025 年上半年的表现堪称惊艳。其营收达到 385.4 亿元,同比增长 14.3%,净利润更是高达 70.31 亿元,超过其他净利排行前五服饰企业的总和,彰显出绝对的龙头优势。安踏的成功,得益于其多元化的品牌矩阵和精准的市场策略。旗下安踏品牌收入同比增长 5.4% 至 169.5 亿元,创历史新高;FILA 斐乐品牌收入同比增长 8.6% 至 141.8 亿元,同样表现出色;而其他品牌收入更是同比大幅增长 61.1% 至 74.1 亿元,成为集团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。
李宁上半年实现收入 148.17 亿元,同比上升 3.3%;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为 17.37 亿元,同比下降 11% 。尽管净利润有所下滑,但李宁通过持续优化线下渠道,关闭低效门店,扩大优质门店覆盖,并加大新渠道探索,电商渠道零售流水实现中单位数增速,成为公司的关键增长点。同时,李宁在 2025 年接棒安踏成为中国奥委会官方合作伙伴,这一战略转向预示其将从 “国潮” 标签向 “专业运动装备提供商” 转型,有望在奥运周期内借助品牌曝光与产品技术迭代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。
特步国际上半年营收增长 7.1% 至 68.37 亿元,经营利润增长 9.1% 至 13.04 亿元,普通股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增长 21.5% 达 9.13 亿元 。特步以 “大众跑鞋 + 专业赛事” 为双轮驱动,主品牌零售额实现中单位数增长,核心产品 “160X 系列” 跑鞋持续占据马拉松赛事装备榜前列,旗下子品牌索康尼零售额同比激增超 30%,进一步强化了其在高端跑步装备市场的布局 。
然而,运动户外赛道的二八效应也十分显著。安踏的营收超过其他所有运动户外品牌的总和,展现出强者恒强的局面。而一些体量较小的品牌,如探路者、牧高笛等,则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,呈现出营收净利双双下滑的趋势。探路者 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6.5 亿元,同比下降 7.82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010 万元,同比下降 76.50% 。这反映出在运动户外赛道中,头部企业凭借品牌、规模、研发等优势,不断扩大市场份额,而中小品牌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,市场分化严重。
童装赛道:巨头跨界,传统品牌掉队
童装赛道近年来成为众多服饰企业布局的重点领域,也成为森马、安踏等企业的核心增长引擎 。
森马服饰在童装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。2025 年上半年,其儿童服饰业务实现营收 43.13 亿元,占比 70.15%,同比增长 5.97% 。自 2024 年森马集团儿童服饰营收突破百亿后,巴拉巴拉品牌持续发力,旗下其他儿童服饰品牌也纷纷崛起,共同推动森马在童装市场的领先地位。然而,森马的休闲服饰业务营收则为 17.23 亿元,占营收比重 28.02%,同比下降 4.98%,呈现出对童装业务过度依赖的局面,一旦童装市场出现波动,可能会对公司整体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。
安踏早在 2023 年就推出 “安踏少年” 子系列,2024 年安踏儿童营收突破 100 亿元,成为首个营收破百亿的儿童运动品牌。2025 年上半年,安踏继续在童装领域深耕,不断满足新生代更多新兴的细分运动需求,进一步巩固其在儿童运动市场的地位 。
李宁落地青少运动店,将客群缩小到 13 - 18 岁的中学生群体,李宁 Young 的店效表现不俗,2025 年上半年线下零售流水同比增长超 10% 。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创新,李宁在童装市场也逐渐崭露头角。
随着越来越多的巨头跨界入局童装赛道,传统童装品牌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,部分品牌甚至出现了掉队的情况 。中高端童装品牌安奈儿 2025 年上半年营收 2.63 亿元,同比下滑 23.74%,陷入亏损状态,亏损额达 0.29 亿元;嘉曼服饰 2025 年上半年营收 4.97 亿元,同比微增 4.97%,但净利润仅为 0.64 亿元,同比下滑 30.65% 。这些传统童装品牌在品牌影响力、产品创新能力、渠道布局等方面,与跨界巨头相比存在一定差距,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,是它们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传统男装女装:转型阵痛,表现低迷
男装赛道在 2025 年上半年整体表现不尽人意 。美邦服饰、雅戈尔、报喜鸟、七匹狼、红豆股份、步森股份等多家企业营收净利双双下滑。其中,美邦服饰营收降幅达 45.23%,在男装企业中表现最差,尽管创始人周成建回归,但依然未能扭转业绩下滑的颓势,反映出其在品牌转型、市场拓展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。
雅戈尔 2025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51.11 亿元,同比下降 10.50%;时尚板块完成营业收入 36.84 亿元,虽因并表 BONPOINT 品牌及多品牌快速增长,同比增长 7.82%,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.38 亿元,受成本、费用增加的影响,同比下降 39.28% 。报喜鸟 2025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23.9 亿元,较上年同期小幅下降 3.6%;归母净利润为 1.97 亿元,同比降幅达 42.7% 。乔治白则出现 “增收不增利” 的情况,营收虽有增长,但净利润却没有相应提升,反映出其在成本控制、产品盈利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 。
女装赛道的竞争同样激烈,10 家上市企业几乎都出现了营收下滑的情况 。太平鸟、锦泓集团、地素时尚、戎美股份 4 家企业更是营收净利双降。太平鸟 2025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 28.98 亿元,同比下降 7.86%;归母净利润为 7771.1 万元,同比下降 54.61% 。在消费变革的大背景下,传统女装企业面临着消费者需求变化快、零售渠道变迁、互联网消费崛起、全球化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,如何快速适应市场变化,进行产品创新和渠道变革,是传统女装企业实现转型突围的关键。但从目前的业绩表现来看,多数企业仍在转型的道路上艰难探索,尚未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,整体市场表现较为低迷。
影响业绩的关键因素
消费市场变化
从国内零售端数据来看,1 - 6 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达到 7426 亿元,同比增长 3.1% ,显示出一定的市场需求。然而,6 月单月零售额为 1275 亿元,增速仅 1.9% ,这表明消费需求增长乏力,呈现出疲软的态势。这种消费需求的变化,对服饰企业的业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。
消费需求的疲软,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服饰时更加谨慎,对价格、品质和款式的要求也更加严格。他们不再盲目追求品牌,而是更加注重性价比,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寻找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。这使得服饰企业的销售难度增加,市场竞争更加激烈。
同时,单店模型的恶化也是服饰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。曾经,中国服饰品牌多数从线下起家,通过在三四线城市的街边店布局,以及签约代言人、广告轰炸等方式,实现了快速的扩张和增长。然而,近年来,由于消费预期转变和市场竞争加剧,这些品牌的单店营收和坪效出现了下滑。从 2024 年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,美邦、森马、海澜之家和报喜鸟等多个品牌的单店营收下滑均达两位数 ,其中美邦的单店营收下滑幅度甚至高达 70.84% 。单店营收的下滑,直接导致了服饰品牌的关店潮。2024 年,美特斯邦威关店比率最高达到 47.44% ,太平鸟、嘉曼服饰、安奈儿等关店比率超过 20% ,而关店总量最多的是森马,为 1104 家 。关店潮的出现,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营收,也对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信心造成了一定的冲击。
成本与竞争压力
服装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,一直面临着原材料价格波动、人力成本上升等成本压力。原材料价格受到国际市场供求关系、全球经济情况、地区天气条件以及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波动较大 。例如,棉花作为服装行业的重要原材料,其价格会因气候变化导致的产量变化,以及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而大幅波动。这使得企业在预测生产成本和计划生产时面临困难,任何原材料价格的变动都可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最终成本,进而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。
同时,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,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增加,包括工资水平的提升、社会保障费用的增加以及劳动法规的变化等 。对于劳动密集型的服装生产企业来说,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挑战。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,优化生产流程,以降低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,否则将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。
除了成本压力,服装行业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。近年来,白牌服饰在电商平台的推动下,线上销量增长迅猛。2025 年上半年,白牌服饰线上销量同比增长超 50% ,其凭借快反供应链、超低价格和算法推荐等优势,对中小品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。这些白牌服饰通常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,推出符合潮流的款式,并且价格相对较低,吸引了大量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。在这种情况下,同期营收不到 20 亿的中小服饰企业线上营收平均下降 15% ,市场份额被不断挤压。
国际品牌的竞争也在加剧。一些国际快时尚品牌不仅在价格和款式上具有竞争力,还加速布局中高端产品线,进一步挤压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。它们凭借先进的设计理念、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,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。例如,ZARA、H&M 等快时尚品牌,能够快速将国际时尚潮流引入国内市场,并且以相对较低的价格销售,对本土品牌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。本土品牌需要在品牌建设、产品创新和渠道拓展等方面不断努力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。
渠道与战略调整
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,为了提升坪效,各大服饰品牌纷纷调整渠道策略,积极瞄准运动服饰、童装等火爆品类,试图通过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来寻找新的增长点 。
森马、安踏、李宁等企业加大了在童装领域的布局力度。森马服饰的儿童服饰业务已经成为其核心增长引擎,2025 年上半年儿童服饰营收 43.13 亿元,占比 70.15% ,同比增长 5.97% 。安踏早在 2023 年就推出 “安踏少年” 子系列,2024 年安踏儿童营收突破 100 亿元,成为首个营收破百亿的儿童运动品牌,2025 年上半年继续在童装领域深耕 。李宁落地青少运动店,将客群缩小到 13 - 18 岁的中学生群体,李宁 Young 的店效表现不俗,2025 年上半年线下零售流水同比增长超 10% 。通过布局童装赛道,这些企业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,扩大市场份额,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。
同时,企业也在加速直营渠道的建设。太平鸟、地素时尚等品牌纷纷在核心商圈开设旗舰店,通过打造优质的购物环境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,提升品牌形象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。森马服饰的直营门店收入在 2025 年上半年同比增长 34.78% ,显示出直营渠道的增长潜力。然而,在加速直营渠道建设的过程中,加盟渠道的收入却出现了下降。以森马服饰为例,其加盟渠道收入下降,反映出在渠道转型过程中,企业需要经历一段短期的阵痛期。这是因为直营渠道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运营管理成本,而且在转型初期,可能会对原有的加盟体系产生一定的冲击,导致加盟商的积极性下降,从而影响加盟渠道的收入。但从长远来看,直营渠道的建设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,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。
未来展望:挑战与机遇并存
短期挑战
下半年,服装行业面临着诸多短期挑战,这些挑战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。
原材料价格波动一直是服装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,中棉价格指数持续攀升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截至 7 月 11 日,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为 15266 元 / 吨,较上周上涨 66 元 / 吨,近一月上涨 482 元 / 吨,较年初上涨 591 元 / 吨 。棉价的波动与终端需求不足相互交织,对中小纺织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造成了严重的压缩。对于这些企业来说,原材料成本的增加直接导致了生产成本的上升,而在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,产品价格又难以提高,这使得企业的利润大幅减少,经营面临困境。
在国际市场方面,美越关税协议的调整对服装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。7 月 2 日,美越达成贸易协议,美国对越南主要出口商品征收 20% 关税,对 “转运” 产品征收 40% 关税,较此前 10% 临时税率提升,较 4 月 2 日 46% 税率下降 。尽管东南亚在关税加征幅度上仍小于国内,相对优势尚存,但成本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。这使得纺织服装中小企业的压力进一步加大,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削弱,订单减少,市场份额被挤压。而龙头企业凭借规模、客户及供应链优势,可通过效率提升和成本转嫁优化盈利,竞争优势将持续,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分化。
在国内市场,虽然消费需求有一定的释放,但增速放缓。消费者在购买服装时变得更加理性和谨慎,对服装的品质、款式和性价比有了更高的要求。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,加强产品创新,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同时,企业还需应对库存压力与渠道优化问题。库存积压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,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,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盈利能力。而渠道优化则需要企业在传统渠道和新兴渠道之间找到平衡,拓展销售渠道,提高销售效率,以适应市场的变化。
长期机遇
尽管面临短期挑战,但从长期来看,服装行业也存在着诸多机遇。
头部企业凭借规模、研发和供应链优势,在品牌升级、全球化布局上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。以安踏为例,其积极推进多品牌战略,旗下拥有多个知名品牌,涵盖了不同的市场细分领域,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。通过不断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,安踏在国内外市场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,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。海澜之家启动赴港上市计划拓展海外市场,这一举措有助于其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,提升品牌的国际知名度,实现全球化布局。这些头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有利地位,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运动户外、童装等细分赛道仍有增长潜力。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,运动户外市场持续升温,消费者对运动户外服装的需求不断增加。无论是专业的运动装备,还是适合日常穿着的运动休闲服装,都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。童装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,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和人们对孩子成长的重视,童装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。同时,消费者对童装的品质、设计和安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。
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为企业提升效率、优化用户体验提供了路径。在当今数字化时代,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,可以实现生产、销售、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和自动化,提高生产效率,降低成本。通过大数据分析,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,精准定位目标客户,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。利用互联网平台,企业还可以拓展销售渠道,提升客户服务水平,优化用户体验。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有望在行业调整中抢占先机,通过不断创新和转型升级,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。
企业应对策略
面对行业困境,企业需加快转型步伐,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,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围。
加大研发投入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。通过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研发,企业可以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与差异化,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。安踏在这方面表现出色,投入 19.91 亿元用于研发,推出 “安踏膜” 等技术 。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性能,如防水、透气、保暖等功能,还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,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。
优化渠道结构也是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举措。企业需要平衡直营与加盟模式,提升单店效益。直营门店可以更好地展示品牌形象,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,但运营成本较高;加盟门店则可以借助加盟商的资源和经验,快速拓展市场,但管理难度较大。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情况,合理调整直营和加盟的比例,加强对渠道的管理和控制,提高单店的销售额和利润。例如,一些企业通过优化门店选址、提升店铺装修水平、加强员工培训等方式,提升单店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,从而提高了单店的效益。
加强品牌建设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。企业需要瞄准年轻化、国际化市场,应对消费趋势变化。随着年轻消费者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力军,他们的消费观念和审美观念对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。企业需要关注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,推出符合他们口味的产品,并通过创新的营销手段,如社交媒体营销、明星代言等,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。在国际化方面,企业需要加强品牌的国际推广,提升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,拓展国际市场份额。例如,一些企业通过参加国际时装周、与国际知名设计师合作等方式,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,打开国际市场。
原创文章:CFW服装招聘 作者:CFW服小职